•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行政机构
    • 系所设置
  • 党建工作
    • 理论园地
    • 党建活动
    • 工会活动
  • 学科建设
    • 学位点介绍
    • 学科动态
  • 师资队伍
    • 建筑学系
    • 城乡规划系
    • 风景园林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培养方案
    • 质量工程
    • 实习基地
  • 研究生教育
    • 通知公告
    • 培养方案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科学研究
    • 科研简介
    • 科研平台
    • 科研团队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对外交流
    • 学术讲座
  • 团学就业
    • 团学工作
    • 就业工作
  • 招生专栏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资料下载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师生赴晋宁大摆衣扶贫建设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18-09-17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十九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的理解,2018年7月12日——7月17日,昆明理工大学“授之以渔,土木再生”赴晋宁大摆衣扶贫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昆明市晋宁区大摆衣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大摆衣村,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彝族村落。全村几乎都是传统的夯土民居,顺势而建、错落有致。由于村落的整体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在2016年,该村被正式评为国家第三批传统村落,但在经济上属于贫困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和建构观念远远落后于当代社会,代代相传的生土建造技艺在目前的村落中渐渐遗失。日新月异的当下,对于大摆衣来说保护村落的风貌与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成为了当下不可避免的矛盾。大摆衣作为传统村落不允许随意建造新住宅,在重重矛盾和期待中,现代生土技术的介入无疑是一个能够很好解决该矛盾的办法。昆明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所做的工作就针对这一矛盾展开,进行大摆衣二期生土民居项目。

7月12日,实践团队抵达大摆衣村落,了解整个村落现状并研究当地传统民居及其历史文化。并且依次走访了参与活动的农户家,结合调查问卷询问具体农户对住宅的需求。同时,团队也与乡政府积极沟通,争取更多的政府扶持。

团队走访了11户人家,对他们的需求进行访谈。相对来说,村民更为关心造价问题。夯土建筑造价和当地人工费有很大关系,按照以往项目来看,如果采取村民互助建造的方式,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仅为900元人民币。

建筑设计还要遵循当地政府的村落规划要求,实践团队与政府部门进行了交流,确保参与新建的每家每户都能良好地结合当地的村落规划。

经过前期的详细调研之后,团队成员分别综合各户需求及建设场地条件等进行针对性设计,团队成员对每一户进行一对一方案的设计,希望尽可能满足每一户的期望,也将夯土建筑施工技术传授于村民。团队成员在进程中时常与结构专家,生土建造专家等讨论,评估方案的可实施性,在此期间也会与户主沟通交流,最后经过专业的评估,各方面都没有异议的情况下绘制详细电脑图纸。

农户宅基地一共十二块,占地面积最小的仅89m2,最大的为180m2,12块宅基地占地面积共计1501m2。建筑设计以每人40-50m2为依据进行设计,同时考虑村民的经济情况,最终完成了总计约2000m2的建筑设计。整个设计过程从7月到8月底,持续了近两个月,经过了三轮方案讨论和修改,过程中同学们与村民进行了方案确认,与政府进行了协商。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们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淳朴热情和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也了解到帮助村民建设夯土房本身只解燃眉之急,村民参与建设、掌握建造技艺及积累经验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始于夯土,厚积薄发。相比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夯土房虽小,但基于实际,意义深远。

    上一条:讲座: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瑞士低碳规划理念...

    下一条:我院在2018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中获奖

    版权所有©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联系方式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景明南路727号
    • kmust_facp@kust.edu.cn
    • 0871-65916871

    快速链接

    昆工OR平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