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0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杨毅、副院长毛志睿等教学委员会成员一行6人,来到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开展了一场关于AI赋能本科教学改革的调研活动。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齐毅、院长王红斌、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周鹭、党委副书记郑婷婷、副院长李恒、副院长丁家满等8人热情参与了此次讨论。双方齐聚一堂,就人工智能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旨在通过跨专业合作,推动AI教育转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教育改革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智能教育”战略方向,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路径。此次调研聚焦AI技术对教学改革的赋能作用,力求破解传统教学痛点,探索智能化时代本科教育新模式。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齐毅书记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为调研活动奠定了基础。王红斌院长着重介绍了“1+1+X”计划,其中“X”代表学科交融内容,需要不同学科共同确定融合内容和方向。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毅院长、毛志睿副院长则介绍了人居环境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需要数字化常识、通识、专业等层级AI介入的方向。
在交流过程中,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三位系主任分别提出了专业需要AI辅助的具体内容。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王红斌院长、李恒副院长等人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专业解答,双方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让彼此对合作需求更加清晰和明确。未来,双方希望融合两个学院的特色,打造“1+1+X”的跨专业及学科课程体系,形成“学科专业+人工智能技术”交叉融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前沿的教育体验。
经过深入讨论,双方领导结合专业研究内容与一线教学需求,形成了三大核心共识:
1.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未来将举办AI技术应用培训,从教师入手,提升教师对AI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2.AI赋能教学:根据教师反馈的教学设计痛点,建议联合开发“课程智能系统”,通过AI分析优化课程结构,辅助教师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同时,构建专业知识库,形成知识图谱,方便学生查询和AI解答相应问题,提升学习效率。
3.学生创新项目孵化:鼓励两个学院的学生互相合作,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争取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王红斌院长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双方学院一致表示,希望未来能够针对教学等问题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推动技术从“辅助”向“深度融合”转变,促进本科教学本质改革。AI赋能将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共同开创教育改革的新局面。